廣告
xx
xx
"
"
回到網頁上方
  • 歷史搜尋:
  • 熱門搜尋:
    郭晉安女偶像瓦斯火槍女星猝死3G網路夜店資深女星身亡哥倫比亞震央林嘉凌
  • 搜尋:

    藍于洺  結果共2,898筆

  • 當心!吃煎餅發生過敏性休克 竟是「蟎」惹的禍

    夏天高溫潮濕,家中的棉被枕頭,就要多注意清潔了,因為若不清潔,容易孳生蟎蟲。就連家中的調味粉、奶粉等等都要注意保持乾燥,香港日前就有民眾,因為煎餅粉保存不當,滋生了倉儲蟎,吃下肚後竟然引發了過敏性休克,險些丟了性命,專家提醒,勤勞打掃居家環境,才能減少蟎蟲孳生。
    2022/06/27 23:17
  • 政府推300億租金補貼政策 專家:效率有待觀察

    政府宣布將花費300億,投入租金補貼政策,希望能落實居住正義,但不少租房族仍保持觀望態度。就以申報房屋支出抵稅比例來說,台灣申請的人不到三成,未來租金補貼效率,有待觀察。專家表示,以查稅跟租屋實價登錄兩方面來著手,效率會更加顯著。
    2022/06/20 23:05
  • 提前準備!餐飲業、旅遊業悶壞了 期待疫情後猛爆式復甦

    疫情至今延燒了許久,重創了餐飲業跟旅遊業,過去觀光客眾多的寧夏夜市跟永康商圈最有感,隨著逐漸邁向解封的時間來到,很多店家也開始做準備,迎接觀光客的回歸。另外旅行社也開始著手規劃,期待疫情後生活的猛爆式業績成長。
    2022/06/19 13:13
  • 有片/新制! 明年一月一日手搖飲要標含糖量、咖啡因 黃綠紅三色標註

    食藥署新規定,明年一月一號開始,連鎖手搖飲、超商、速食店的現場製作飲料,都必須要清楚的標示出含糖量跟咖啡因,供民眾參考。咖啡因的部分可以用黃綠紅三種顏色作區別。醫師表示樂觀其成,也提醒民眾,糖跟咖啡因每天都有攝取量上限,避免攝取過量,影響健康。
    2022/06/18 23:00
  • 多關心! 長者疫情間關在家懶洋洋 專家:恐發生高齡衰弱症候群

    疫情期間,擔心染疫,在家時間變多,尤其是長者們,若染疫了非常棘手,也讓這些銀髮族常時間都在家,專家表示,長者心情變化比較大,需要多關心陪伴,若出現明顯的力不從心,記憶衰退,很可能是高齡衰弱症候群的前兆,建議平時還是要多陪伴,讓長者們身心放鬆,開心過生活。
    2022/06/17 22:58
  • 搶救!五月掛牌數僅三萬出頭 車商推優惠拚下半年

    日前上海封城,加上本土案例激增,車市業績相當低迷,五月掛牌數僅僅只有三萬出頭,現在業者展望下半年,推出各項優惠盼望刺激業績提升,專家表示下半年車市應該能比上半年好,但停滯性通膨,會是左右車市的一個重要關鍵。
    2022/06/16 22:44
  • 新冠後遺症「腦霧」增 醫師:高壓氧治療協助舒緩

    腦霧,是很多新冠肺炎確診者所產生的後遺症,會出現記憶力衰退、失眠,進而影響到日常生活,醫師表示近期會透過高壓氧治療,修復細胞來協助病患恢復。同時也給民眾建議,透過良好的生活習慣,能有效避免以及降低腦霧的發生。
    2022/06/08 22:59
  • 三讀修正!水域活動業者未來將強制保責任險

    去年十月,虎豹潭意外造成六人被河水沖走,事後保險理賠卻出現不少狀況,有鑑於此,現在三讀修正發展觀光條例,未來從事水域活動,業者必須強制保責任險,專家分析這是保障民眾安全,但對於保險業者來說,溺水案件太多,加上強制險費用不會太高,理賠的金錢又龐大,必須得有相關配套,才能讓雙方權益獲得平衡。
    2022/06/03 23:08
  • TVBS直擊!清冠一號生產藥廠 最大產能單月1800公斤36萬包

    清冠一號水漲船高!TVBS團隊也直擊授權生產清冠一號的藥廠,拍攝整個生產過程,廠長表示近期需求增加,現在藥廠最大產能,一個月是生產36萬。中醫師表示,清冠一號近期不好買,價格也貴,建議可以喝國家中醫藥研究所推薦的防疫茶配方,或者以黃耆、黨蔘等補氣固表的中藥,來增強防疫效果。
    2022/05/30 22:57
  • 搶手!清冠一號水漲船高藥材翻倍漲 防疫中藥興起

    本土疫情延燒,讓清冠一號跟著搶手,現在很多民眾都要中醫診所詢問清冠一號,中醫師表示,近來需求量大增,清冠一號跟相關藥材都很缺,價格也都翻倍漲。另外根據中醫的辨證理論,醫師可以視情況調配出合適的防疫中藥,但中醫藥司提醒,必須得是合格中醫師診斷後開出來的藥方才能用,避免私自抓藥,吃出問題。
    2022/05/25 22:47
  • 全球壟罩通膨壓力 中國大陸獨善其身 學者:陸消費力恐下降

    全球都壟罩在一片通膨的壓力之下,但反觀中國大陸,通膨壓力卻不高,專家分析,中國大陸採取價格控管以及貿易政策。加上疫情前大量儲存糧食,免除原物料價格上揚衝擊,致使通膨變低。但現在封城效應之下,消費力道大減,未來恐怕反而得面對通貨緊縮的挑戰。
    2022/05/24 23:04
  • 當心!幼童感染Omicron中重症恐引發腦炎 死亡機率增

    疫情延燒,兒童真的要當心!近期不少兒童確診,其中有一些引發中重症,併發腦炎,導致死亡,截止到23日為止,有14名兒童確診案例,6位併發腦炎,4人死亡,指揮中心表示兒童腦炎比鄰近國家多一些。醫師表示兒童確診,大部分都輕症,但若是出現神經症狀,包含癲癇、抽搐,就要特別留意。
    2022/05/23 22:56
  • 警訊!推估最快2039年新生兒跌破十萬 勞動力恐成國安危機

    現代社會出生率低迷,根據統計,2021年新生兒只有15萬左右,對比1979年出生率高峰那年的42萬,整整少了27萬左右。照這樣發展,最快在2039年,台灣的單年度新生兒數量,就會跌破十萬以下,專家分析,若照這樣下去,勞動力將會老化的非常迅速,成了新一波的國安危機。
    2022/05/22 18:40
  • 青年悲歌!房租指數四月105.7再創新高 租屋族嘆:租不起也買不起

    現代人租房子越來越貴,四月的房租主事來到105.7,再創歷史新高,其實看到過去數據,這個數字每一個月都在寫新高,顯見租金越來越上揚。居住正義團體公布調查,過去五年內,只有2.7%的無殼蝸牛族買房,租不起又買不起,成了青年最大的壓力。
    2022/05/20 23:08
  • 國安危機! 2021年新生兒僅15萬勞動力將逐年下滑

    少子化真的越來越嚴重了,根據數據統計,2021年全年新生兒,只有15萬左右,相較於1979年出生率的高峰年42萬新生兒相比,足足少了27萬多。加上去年開始,出生人口已經比死亡人口少,代表未來勞動力會逐年老化而且下滑,將成為新一波的國安危機。
    2022/05/18 23:08
  • 幕後英雄!篩檢量增醫檢師忙翻天 醫檢師:忙到沒空吃飯

    拚與病毒共存,篩檢很重要,現在全台灣醫檢師也非常吃緊,根據統計,目前全台醫檢機構約252家,醫檢師大約九千九百多人,工作量全部大增。比較大的醫院還可以透過部門協調輪班,緩解人力問題。但比較偏遠的醫院人力少,醫檢師就得日夜輪班,辛苦工作。指揮官陳時中表示,目前最大篩檢量能是22萬,現在每天檢驗量估計8到10萬,還沒達到飽和量能。
    2022/05/17 22:54
  • 「薪」苦!收入趕不上房價飆漲 平均每戶家庭負債破200萬

    萬物都漲,只有薪水不漲,若還要扛貸款,壓力更大,根據統計,國人平均每戶,家庭負債突破兩百萬,主要來源還是在於房貸,專家分析,民眾購屋心切,加上利率低,貸款成數多元化,甚至還有人會去信貸當頭期款,也讓每戶的負債,逐年提升。
    2022/05/16 23:05
  • 有片/朝共存前進!德國快篩試劑方便易取 快篩站多免費檢測

    德國過去在三月,單日曾經近三十萬人確診,但他們是採取與病毒共存模式努力,現在在德國快篩試劑方便取得,而且廣設快篩站點,可以免費幫民眾檢測,過去德國要求只要到公家機關或搭大眾運輸,每天都要快篩,現階段已經不需要,有症狀的人自行快篩即可。
    2022/05/13 22:40
  • 減緩急診壓力!台南設三處篩檢站單日可篩檢七百多人

    為了達到與病毒共存,以及減緩醫院急診室壓力,台南市府五月初設置了三個篩檢站,分別是松柏育樂中心、新化體育場,以及營新醫院。衛生局表示透過這樣的配置,可以妥善減緩醫療。另外網路上也有疫情地圖,可以分析區域確診數和年齡,資訊相當清楚。
    2022/05/12 22:57
  • 有片/共存模範!新加坡推居家康復政策 成功與新冠病毒共存

    與病毒共存,是現在很多國家的防疫策略,可以看到鄰近的新加坡,過去在Delta肆虐的時候,當時他們推動居家康復,拚共存,一開始相當混亂。但經過調整跟教育之後,再遇到Omicron就已經非常的有經驗,可見要從清零走向共存,這條路並不好走,台灣可以學習,借鏡參考。
    2022/05/11 23:06
  • 有片/關鍵!母親節後確診數激增 醫師:盡早用藥能降低重症、死亡

    母親節周末過後,確診數持續攀升,衛福部推估11日,甚至最高可能單日突破10萬例,不少醫界人士也建議,輕症患者可以盡早服用抗病毒藥物,能夠有效降低重症跟死亡機率。另外疫情期間,民眾減少外出,也讓不少門診醫師,視訊看診的比例大幅提升。
    2022/05/10 22:46
  • 升息效應!全球債務危機來襲 新興市場恐面臨「失落十年」

    全球新冠疫情危機、導致供應鏈混亂、通貨膨脹和烏克蘭戰爭,都造成嚴重打擊。過去3年,超過一半新興市場人口的購買力平價(PPP)落後於美國,這也是自1980年代以來的首次,現階段美國升息效應,將會導致新興市場面臨衝擊,專家表示,這些新興市場可能會陷入失落的十年。
    2022/05/06 23:06
  • 有片/苦命啊!雙北空屋多租金仍舊高 北漂青年嘆「難存錢」

    很多年輕人都是北上來台北打工,俗稱北漂族,大多都是要租房子,但現在租金越來越貴,專家表示,雙北空屋率非常高,但北漂族卻租不起,是現階段政府要去改善的一塊。另外因為受到烏俄戰爭、疫情和升息的影響,四月的房市交易價漲量縮,也影響市場板塊波動。
    2022/05/05 23:00
  • 有片/大回鍋潮來了!21%職場民眾 願再回同一公司同職位上班

    根據美國調查報告顯示,去年十一月離職潮就已經趨緩,有47%的自願離職民眾,近期內有意願回歸職場。更有21%的人,願意回到同一公司的同一職位任職。人力銀行也表示,近來徵才的企業數量越來越多,專家也坦言,未來許多企業恐怕得面臨到一波缺工潮。
    2022/05/02 23:17
  • 有片/避重救心! 兒童疫苗兩劑混打 醫師:有望可降心肌炎機率

    疫情延燒,兒童疫苗施打變成了關鍵,現在有醫師認為,可以先打一劑莫德納,過一陣子之後,再施打輝瑞BNT,可以有望降低心肌炎副作用。目前各地政府都發放兒童疫苗施打意願書,但目前北市教育局統計,願意讓孩童施打的只有46.7%,顯示還是有很多家長,相當憂心疫苗對孩童的副作用。
    2022/04/29 22:45
notification icon
感謝您訂閱TVBS,跟上最HOT話題,掌握新聞脈動!